引言

距离第一代 ipad 发布已经过去了超过13年,平板这个品类当年的产品定位是介于手机与电脑之间的一种大屏娱乐工具,当年的新闻稿也是这么写的。

旧金山,2010 年 1 月 27 日 - Apple® 今天推出了 iPad - 一款用于浏览网页、阅读和发送电子邮件、欣赏照片、观看视频、聆听音乐、玩游戏、阅读电子图书等功能的革命性产品。

而生产力这个词第一次在平板上提出似乎是 iPad Pro ?。虽然大家认为是这样,但我个人认为是微软2012年发布的 Surface Rt 。关于生产力的讨论我们暂且放在一边,先来看看平板发展了这么多年,定位有什么改变。

界线

从电脑出现到手机出现,直到现在大家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类别。从基本的交互逻辑,到软件生态,它们之间都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电脑,无论形态如何,都是以键盘鼠标为代表的基本交互,而图形化界面甚至软件也是为这种操作特化的,手机,天生就是为触控使用而生的。在使用电脑的时候,我们往往追求更大的屏幕,因为可以同时看更多的窗口,而在手机上不一样,屏幕的尺寸限制了我们最多只能同时看两个窗口,否则就会因为窗口太小,内容压缩得只剩控件了。它们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但是,有位仁兄瞄准了这个绝对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平板,或者说平板电脑这一个种类的产品在乔布斯之前早已出现,那个时期应该叫平板电脑,平板形态的电脑,交互体验是非常糟糕的。而 iPad 出现之后,使用触屏交互才让体验好了不少,与之而来的问题是,这和手机有什么区别,除了屏幕大点以外。平板正是这条界线上的模糊地带,一样的形态可以拥有不同的操作逻辑,甚至还有自己的操作逻辑,比如,各种 pen 。这使得我们无论试图以任何一种标准来看待这种产品都是不合适的。

生产力

有人说性能就是生产力,那其实大部分平板的性能可以完爆前几年的轻薄本几条街,这个不是必要条件。我们讨论生产力是在什么时候?工作的时候。我们从事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键盘,鼠标,笔,为基础的,而这些严肃的工作,往往有着固定的工作流和软件,这是不可撼动的地位。当然我们不能严格要求这么多,要是个人使用的话,其实往往很随意,只要这玩意可以完成一定的工作,就可以说有生产力。但是,我个人给出的标准是,可以替代我正在使用的标准软件,我在电脑上使用 Word ,在平板上也可以使用 Word ,而且在接入键盘和鼠标的情况下和电脑一样。

附属品

关于生产力的讨论是没有必要的,相信绝大多数使用者都是个人,因为如果是采购的话没我们今天讨论那么多事,人家有自己的使用场景。作为个人使用,说实话,我个人认为是一个附属品,在电脑需要进行触摸相关操作时,作为电脑的副屏,在手机需要更大的屏幕进行查看,或者需要多窗口是,当作手机的副屏,其实仔细想想现在各大厂商出的互联功能也是这个意思。

教育

这个用途应该是从电子书上来的,也是笔所赋予平板的最后一个优势,毕竟无纸化的口号喊得很响啊。但工作流还是一样的稀烂,暂且不说有没有一个厂商的平板自带这些功能,几乎没有一个厂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过使用的体验。